封治国和他的油画“曾巩像”
来源:
曾巩纪念馆
日期:2018-08-16 11:20:18
点击:3664
属于:百家论坛
我认识封治国博士是在南丰地方文化研究中心。那时他在我的心目中并非像人们说的那样了不起。圆圆的脸,有些俗气,有些稚气。这么些年,我看过不少博导、专家学者的批量货及有关报道,名实不副的不在少数。封治国,一个四十来岁的青年,能有多大能量?岂知看了他对前清南丰进士刘孚周的研究文章后大吃一惊,原来他治学那么严谨,几乎是天衣无缝。画家,画院教授,我只以为能画几笔好画便对得起他的头衔,而封治国则不同,居然能写出老学究都不易写出的文章,真是后生可畏呀!文字是拜读过了,但说他的绘画如何了得,我又将信将疑,因为几个月的交往,从未看过他绘画的庐山真面目,也许是徒有虚名吧?
早几天,从朋友圈中有幸看到封治国博士捐赠的油画“曾巩像”,不由我不佩服得五体投地。可以说这幅油画价值连城,应是南丰的县级宝物,我不懂绘画,可我从画中看出了曾巩的精气神,确实令人赞叹。几十年“研究”曾巩,看过几十幅曾巩的肖像,那真叫令人失望甚至沮丧,中国之大,竟无一人将曾巩的面貌比较真实地表现出来,尤其有些浅薄无聊之辈,将古人衣冠戴在某人身上便说是曾巩,让人看了不禁哑然。而封治国博士这幅曾巩肖像可谓独出天表,用老杜的诗来形容,当然也用了一些日常沾沾自喜的人时常炫耀自己是画界翘楚的人作反衬,封治国的画可谓“一洗万古凡马空”(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此‘画’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回‘看’”(杜甫《赠花卿》聊改数字,以博一粲)。现在曾巩画像已是南丰至宝,又是平民化的东西,谁都可以认真看上几眼。看看吧,青衣小帽,右手捻着胡须,不胖不瘦,从外形上与曾巩很相似,这应该是熙宁二年曾巩自求补外后的那段时间吧?从神情上说,也合乎那时曾巩的心境。两眼直视前方,在考虑国家大事,不骄不躁,不露声色,内心似乎十分平静,地方官几任下来,他政声卓著,有时也偷闲学少年,种花、观花、咏花,“闲中我乐人应笑,忙处人争我不争,”一切世俗都被他那双睿智的眼神看穿,他只是想为民办些实事,为自己热爱的文学事业积蓄知识,并使之在中国文学领域中占一席之地。我是从他微笑的面部表现窥测这一切的。当然,由于封博士花了大量精力和时间来创造这一艺术形象,必定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我只希望南丰人民绝莫辜负治国老师的辛勤耕耘,莫辜负他热爱家乡的赤子之心。大家都来评论,期望此事、此情、此像永远铭记在心。我觉得曾巩的形象就应该是如此,与我几十年想像结果重合。这画像没有李白那么飘逸,不似杜甫那么凝重,更不如苏轼那么倜傥,但这就是活脱脱的曾巩,谁也替代不了的“这一个”。希望油画“曾巩像”取代以前所有不成才的任何作品,包括古代的与现代的,尤其是南丰当代的。不知建议是否得当,望广大读者有以教我。
与治国先生已有半年未谋面了,衷心祝愿他在绘画、文学方面均有长足的进步,为南丰增光,我想他一定做得到的。
治国博士,期望最近能再促膝长谈。
本篇作者:原南丰县博物馆馆长邱模楷